天堂寨,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地质公园,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的地区,主峰海拔1729米。
天堂寨古称衡山,又名多云山,是大别山脉第二高峰。它雄踞于皖鄂大别山主峰接壤处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,帝王巡幸之所,名人登临之境。
“五霸”争雄,皖西处于“吴头楚尾”之地,天堂寨号称“吴楚东南第一关”。据查证,天堂寨的第一座屯兵大寨、第一座锋火台为楚国所建。吴楚江淮之战近百年,有史料记载的大仗就有二十余次。[1]
公元前570年,楚子重伐吴,克鸠鹚,曾至于此。
南宋末年,文天祥抗元,派同榜进士程纶入大别山组织西义军,多云山义民傅高率众响应,于1277年在多云山重建天堂寨,后兵败溃散。
元末,当地布贩徐寿辉、江西僧人彭莹玉、麻城铁匠邹普胜共商反元起义,推徐主盟,并于1351年重建天堂寨,聚众数万揭竿而起,号称“红巾军”。同年8月,取罗田,克浠水,称帝清泉寺,国号“天完”,建元“治平”。声势浩大,席卷东南数省,割据一方,称帝11年。在天堂寨留下的天塘、走马场、造钱凹、逍遥宫、无敌碑、神谷仓等遗址尚依稀可辨。
明初,设多云巡检司,驻军防守。
明末1641年,活动于大别山区的农民军马守应、罗汝才、贺一龙等为与张献忠合兵,曾猛攻天堂寨,多云巡检孙大奇率军民10万任山势天险,死守天堂寨。农民军久攻不下,乃久围以困之,直到过时寨内粮尽,又逢大疫,军民皆殁。寨内饿殍遍地,白骨成堆,因称饿殍垸。遗址尚可考辩。
1646年,归陷家乡罗田大河岩葫芦脑的原明河南监军王鼎出山组织反清义军,被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,总督凤阳义军。王以天堂寨为中心,指挥义军转战鄂豫皖三省十余州县,达四、五年之久,使天堂寨声名远扬。
1752年,农民马朝柱在天堂寨发动白莲教教徒起义,震惊 湖广。现山中马家屋基尚存。
1859~1864年间,天堂寨更成为太平天国军与清军、民团争夺的战略要地,当时湖广总督胡林翼论及此山说:“内可固鄂,外可图皖,大力经营,守备完固,则平时有藜藿不采之威,临时得高屋建瓴之势,中枢独运,妙利无穷”。
民国十七年(1929年),大别山北麓相继爆发了立夏节和六霍两面三刀大起义,诞生了两支工农红军,天堂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红军北上抗日后,大别山红旗不倒,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。
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,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,天堂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。
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)刘邓总部转入九资河,3月,陈锡联、阎红彦等主持召开九资河会议,研究坚持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部署。
天堂寨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,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自然保护区、著名的旅游胜地。